首页

SM调教视频网站

时间:2025-05-29 20:46:02 作者:商务部回应欧盟对华轮胎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 浏览量:52632

  本报记者 陈雪柠 鹿杨

  春夏之交,中轴线北端的钟鼓楼畔,游人如织。这个“五一”假期,钟鼓楼推出“我在鼓楼”生活节,游客在悠扬的民谣音乐、独特的非遗体验中,感受历史与潮流的碰撞交融。周边的鼓楼东大街等街巷胡同也成为热门打卡地,人们漫步骑行,将青砖灰瓦、树影婆娑的老城风光尽收眼底。

  “暮鼓晨钟”开启时光之旅

  假期的钟鼓楼景区热闹非凡。5月3日下午4时,伴随着“咚咚咚”的击鼓声,游客拾级而上,观看振奋人心的击鼓表演,眺望北京中轴线的壮美景色。

  “在鼓楼听一场击鼓表演,让人感受到历史带来的直接震撼。”趁着小长假,来自广州的游客王先生带着一家人来北京玩,他特地将鼓楼选做必打卡景点,“没想到,不光能看、能听,还能体验,挺新奇的。”让王先生倍感惊喜的,是位于一层的“时间的故事”数字艺术展。

  步入展厅,一次“时光旅行”开启。虚拟的更鼓和永乐大钟悬在鼓楼券洞内,游客只需击打屏幕前的按钮,就能聆听鼓声,甚至化身鼓手,演绎一出击鼓报时。向券洞深处走,体验撞钟的游客排起了长队,只需双手紧握钟杵撞向光影投射出的巨钟,钟声即刻响彻展厅。

  不一会儿,整个展厅暗了下来,一场沉浸式灯光秀上演,关于钟鼓楼和中轴线的传统文化元素一一投射在墙壁上。“真美!这场秀不仅让我看到了现在的鼓楼,还游览了一回历史上的鼓楼。”一位游客说。

  生活节上体验“最北京”

  钟鼓楼下,巍峨的古建成为镜头里最美的背景,“我在鼓楼”生活节在假期精彩上演。

  白天,这里有热闹的国风文创市集,饰品、香氛、手作……各式各样的摊位让游客目不暇接。在一个挂满了漆扇的摊位前,3名游客正亲手体验非遗技艺漆扇的制作过程。“我想把这个漆扇带给老家的朋友,因为是自己亲手做的,绝对独一无二。”游客秦女士说。

  夜晚的鼓楼,却是另一番风情。“我是连着3天来,每天都不一样,很有意思。”市民刘女士家住东城,听说假期有生活节,欣然前往。京剧与布鲁斯音乐交融、昆曲与爵士音乐结合、皮影戏与民谣联袂、复古的露天电影上映……轻柔的晚风中,人们散坐在台阶上,聆听艺术之声。

  百年前,北京鼓楼被辟为“京兆通俗教育馆”,并附设电影院。如今,当经典电影《天书奇谭》再度放映,仿佛唤醒那些沉睡的旧时光。“真的感觉回到了小时候。”刘女士感慨,“最北京”的文化体验就在钟鼓楼。

  街区漫步一景一故事

  钟鼓楼景区的热闹劲儿一直延续到周边的街区。

  沿鼓楼东大街向东行,写着“鼓楼园”三个大字的匾额高高悬挂。“自从去年重新开业,我没事就爱约着朋友来这儿望鼓楼、看夕阳。”北京姑娘胡琳说,登上观景台,红墙灰瓦的鼓楼、灰墙绿瓦的钟楼尽收眼底。

  这个“五一”假期,鼓楼园里更热闹了,老金记、德和斋、八旗烤肉、门框胡同百年卤煮等京味餐厅里座无虚席。“今年‘五一’,是我们开业以来客流量最大的假期了。”一位餐厅店员告诉记者。

  走出鼓楼园,折返向西,就行至鼓楼西大街。始建于元代的鼓楼西大街,是京城最古老的斜街之一,经过多年整治提升后,如今的老街一步一景、一景一故事。

  在鼓楼西大街小八道湾胡同里,假期前两日,鼓楼西剧场带来了特别的舞蹈作品《盛会》,由18位不同背景、年龄、职业的北京市民共同演绎,大胆而前卫的表演诠释着包容的力量;鼓楼西大街与旧鼓楼大街交会处,由杂院改造而成的鼓西33号院,新与旧共生共存,成为集创意咖啡、新式餐饮和文化市集于一体的创新空间。

  “万万没想到,北京钟鼓楼是这样的!”远道而来的年轻人,在这里品街韵、听故事,一砖一瓦中,藏着老北京的热烈生活图景。(北京日报)

【编辑:曹子健】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整体性系统性研究阐释

汤大军表示,在江苏自贸试验区形成的近400项制度创新成果方面,海事政务闭环管理等25项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,保税检测区内外联动模式等10项成果在国家部委备案,专利精准导航助力产业集成创新等137项成果在江苏省内复制推广。

南菜北种 河北海滨绿色蔬菜采收忙

“克里斯是个非常孤独的局外人,由于自身经历以及性格的原因,更容易被别人所控制。他(甚至)特别希望,掌控他的路西恩撒的谎都是真的。”桑顿如此解释二者之间的关系。

财政部: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 地方政府化债压力大大减轻

根据万里汇联合德勤发布的2024年度《数字贸易新图景报告》显示,在跨境电商这一行业中,小微企业占比超过90%,成为当前数字贸易出海企业最主要的组成部分。与此同时,这也意味着该行业竞争激烈,企业想要向上扩张求得稳定发展需面临诸多挑战。

“江南第一燕——瞿秋白生平展”在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展出

此外,在科技赋能下,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观光游览,而是向养生养老、现代精品民宿、乡村智慧旅游等方向发展。2023年,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达8400亿元。

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进入存量时代 江苏深化推进产业园用地提质增效

乡村丰富的传统文化、生态文化和红色文化等资源,为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提供了资源基础。近年来,乡村文旅实现多元化发展,吸引大量游客前往农村体验风土人情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全国乡村旅游人次从近8亿跃升到30亿,年均增速超20%。《“十四五”旅游业发展规划》明确深入挖掘、传承提升乡村优秀传统文化,带动乡村旅游发展等任务。数据显示,今年“五一”假期,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.72亿人次,实现乡村旅游收入518.17亿元,分别同比增加8.9%和12.3%。乡村旅游发展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田园生活的向往。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阿者科村,是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遗产区重点村落。当地坚持开发文旅深度融合产品,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,改善村寨人居环境,增加村民就业及创业机会。该村已进行多次旅游发展分红,共计分红超170万元,成为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有机融合的典范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女王论坛